文章来源:宋宝林医生在线 发布时间:2015-02-19 20:30:36 点击量: 在线咨询
心理学家把“群体越大,干活越不出力”的现象称为“社会惰化”效应。心理学家发现,“社会惰化”效应在现实世界中是个普遍现象,即使在强调集体主义的亚洲也是如此。统计数据表明,在前苏联,私有土地占总农用地的1%,但产量却是农业总产量的27%;在匈牙利,农民则曾在13%的自有耕地上生产出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农产品。
拔河人多力量小
1913年,心理学家达谢尔用实验的方法测量了拔河比赛中每个人的用力水平。
常言道:“人多力量大。”达谢尔原本估量着,团体的总用力水平怎么着也不能低于个体平均用力水平之和。可实验结果让他大跌眼镜,当一个人独自参加实验时,拉力达到了63千克,随着参加实验的人数越来越多,每个人所贡献的平均拉力水平也越来越小,当两个人成为合作伙伴,一起参加比赛时,每个人所贡献的平均拉力降到59千克;三个人参加时,每个人贡献的平均拉力只有53.3千克;到8个人参加比赛时,每个人平均只贡献了31千克。
责任分散导致“搭便车”
是哪些因素导致了社会惰化效应的出现呢?社会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主要原因有两个。
其一,人类是最喜欢追求公平感的物种之一,在一个团队中,每一个人都会悄悄拿自己的付出和得到与他人相比,如果觉得境遇公平,就会继续愉快而努力地工作,如果发现别人干得少、拿得多,自己也会偷偷减少工作量,以“消极怠工”的方式重建公平感。
其二,团队一大,责任容易分散,个人工作与团体成就的关系也不是那么容易看得出来。人们就倾向于互相依赖,彼此推诿责任,因为“搭便车”实在是个美差,而人总是趋利避害的。
知道了“人多力量小”的原因,我们自然也就有了应对它的办法。团队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一个公平的机制。要知道,比较自己与别人的得失是人类的本能,就算你明文禁止员工互相比较工资也没用。如果在你的管理下,懒惰取巧者比踏实勤奋者更能获得优渥的待遇,那你就等着他们“一个赛一个懒”吧,相反,如果你能做到“奖勤罚懒”,相信团队中“社会惰化”效应也会减至最低。
其次,心理学家发现,如果一个人相信自己在团队中的行为能够被鉴别出来,或者其贡献能被单独衡量,或者能在为实现团队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中获得自己的利益,“社会惰化”现象也会大大减少。比如,一个为特定目标成立的中小型项目小组中存在的“社会惰化”现象,就要远少于冗杂的官僚集体。
以上文章的阐述只是大概,如果您想了解得更详细,建议您花费几分钟的时间,与宋宝林医生沟通,可拨打咨询热线:0573-82081291,或加QQ:27871976在线咨询,通过在线医生的解答可以更清晰的了解您的病情,帮您更早的解决疾病困扰...
权威技术
Copyright © 2014-2015 . 宋宝林医生 版权所有 浙ICP备14042164号-1 |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51号
科室地址:浙江省嘉兴市中山东路1501号嘉兴市中医院5号楼1楼
咨询热线:0573-82081291 咨询QQ:27871976 QQ群:47717205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