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宋宝林医生在线 发布时间:2015-02-19 20:22:57 点击量: 在线咨询
心理学研究发现,就一个个体而言,金钱与快乐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一种线性的关系,而类似于一种抛物线,简言之,金钱是能给人带来欢乐,但这往往在赚钱的初始阶段,比如说,在你刚刚赚钱的时候,金钱的获得能给你的快乐水平提升很多,但随着金钱的越来越多,金钱的累积对快乐的影响将越来越不明显,甚至没有什么促进作用了,因此,对于那些企业家而言,一开始闷头赚钱会导致心生欢喜,但到一定阶段,当金钱不是问题的时候,金钱也很难给自己带来快乐了。
另外一些心理学研究也发现,当人的经济水平达到一定阶段,相对于赚钱而言,给别人花钱反倒更能促进自己的快乐水平,因此,对于那些从追求金钱到追求幸福的企业家而言,从企业家到慈善家是他们最终的宿命。
做慈善的人都是“达则兼济天下”吗?
中国有一句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能否概括做慈善的心理?当然不能。正如很多事情的产生有许多原因一样,做慈善的理由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人确实是因为一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信念支撑而走向慈善的;但是,也有的人是因为名利的需要而进行慈善捐助的,甚至有的人也会因为“原先赚的黑钱太多”,现在以一种赎罪的心态来做慈善的,等等。甚至心理学上还有一种观点,人们之所以做善事,都是因为自私自利的原因,做善事者,都是为了在物质,或者心灵上得到了好处,有时候我开玩笑地说,做善事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去寻找一个比你更倒霉的人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你经过社会比较,心灵上得到慰藉,更感慨自己的幸福人生,如此而已。但是,即使行善的动机各不相同,甚至有的难以启齿,但在慈善这件事上,应该不重动机,只看结果,不管企业家是因为什么理由做了善事,只要是他做的事给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带来了好处,都是好事,都值得肯定和学习。
中西方慈善的原因有什么不同?
慈善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当然也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比如,比尔·盖茨等人将自己的绝大多数财产没有留给子孙,而是捐给了社会,这种行为也与西方社会个人主义的价值观有关系。在个人主义价值观念下,每个人都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即使是父母,也不希望自己决定或干扰子女的生活,所以,父母为子女攒钱,留更多的遗产观念没有东方重,这也会是西方企业家“裸捐”的重要原因。但在东方,虽然我们也有所谓“儿孙自有儿孙福”的观念,但在中国这种集体主义文化下,每个人是需要为他人,尤其是家人考虑的,当父母的要给子女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基本是每个人的想法,所以,中国的企业家,在捐助之前,至少要顾及家庭、子女的利益。
就中国人慈善行为而言,有两种有意思的特点:一是因果报应的观念,中国人做什么事讲究一个“报”字,正因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所以,一些人今天的善事,是为了未来的准备,所谓“积德行善”,“行善”的目的是为了“积德”;二是“内群体偏好”的观念,中国人即使做善事,也分对象,我们只帮助“我们自己的人”。所以,你看到有些华侨赚了钱,远隔千山万水要回到家乡来捐资助学,帮也帮自己的家族,自己的乡亲,自己的兄弟姐妹,所以,我们在那些慈善晚会的募捐活动中,常常提及“血浓于水”这个明显带有“帮自己的人”意味的词汇。
当然,东西方文化也不绝对,也在相互影响和融合,中国近期一些企业家出现了类似西方社会中的“裸捐”现象,就是这种反映。
为什么有的人没有捐助习惯,是他们没有爱心吗?
随着城市和农村收入水平的差距以及个人收入差距的逐渐增大,很多城市居民的收入完全能够赞助一个甚至几个农村孩子上学,但为什么很少人缺乏长期的持续的捐赠,是他们没有爱心吗?绝对不是,虽然“饱暖思淫欲,富贵长良心”不一定是事实,但人也不会是一有钱就变坏的,爱心和文化、金钱没有必然的联系,中国人当然也有爱心,也能够长期持续捐赠;但必须注意的是,人的行为在受人格因素影响之外,还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我们今天的问题不是城市居民有没有爱心,而是社会环境中没有给爱心的施展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比如说当前有些慈善捐助中,捐助款项的使用不透明;捐助中只收金钱,不收实物,等等,这些,都影响了城市居民的慈善热情。我们缺的不是城市人的爱心,缺的是一个宽容、多元、公开、透明的慈善捐助运行机制。
以上文章的阐述只是大概,如果您想了解得更详细,建议您花费几分钟的时间,与宋宝林医生沟通,可拨打咨询热线:0573-82081291,或加QQ:27871976在线咨询,通过在线医生的解答可以更清晰的了解您的病情,帮您更早的解决疾病困扰...
权威技术
Copyright © 2014-2015 . 宋宝林医生 版权所有 浙ICP备14042164号-1 |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51号
科室地址:浙江省嘉兴市中山东路1501号嘉兴市中医院5号楼1楼
咨询热线:0573-82081291 咨询QQ:27871976 QQ群:47717205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