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宋宝林医生在线 发布时间:2015-01-20 11:03:24 点击量: 在线咨询
1.抗组胺药物:由于间质性膀胱炎的膀胱壁上有肥大细胞增多趋势,释放炎症物质引起疼痛,因此可以使用抗组胺药物来加以抑制。抗组胺药物一般用于发病初期,或是严重的急性期,可以得到迅速解除疼痛的效果。
羟嗪(hydroxyzine商品名atarax,vistaril)是一种H1受体阻滞剂,能够抑制肥大细胞和神经细胞分泌,有镇静与抗焦虑作用。开始剂量25mg,睡前服用,一周后增加至50mg,1个月后若无不良反应则白天另加服25mg。不良反应有全身软弱、嗜睡、急性尿潴留。孕妇与精神抑郁者不用此药。症状消失后停药数日或1个月后可以复发,故应每晚服25mg作维持量。
2.抗抑郁药物:抗抑郁药物对于膀胱放松,减少膀胱的紧张有帮助,因此患者可以得到在情绪上以及膀胱发炎反应上的缓解。
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是一种三环类抗抑郁药,用于治疗间质性膀胱炎,作用机制有:①阻断触突前神经末梢对去甲肾上腺素及5-羟色胺的再摄取,并阻滞其受体,可达到镇痛目的;②阻滞H1受体有镇静抗炎作用;③对抗胆碱与兴奋β受体,可以降低膀胱逼尿肌张力。初始剂量为25mg,睡前服,3周内逐渐增加到75mg(每晚一次),最大可至100mg。
3.钙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可以松弛膀胱逼尿肌及血管平滑肌,改善膀胱壁血供。
硝苯地平开始剂量为10mg,每天3次;若能耐受,可缓慢增加到20mg,每天3次。血压正常者服用缓释剂型,血压不易下降与波动,疗程为3个月,疗效约1个月后出现。
4.阿片受体拮抗剂:盐酸钠美芬是一种新的阿片受体拮抗剂,可以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5-羟色胺、白三烯和细胞素等。初始剂量从0.5mg,1天2次逐渐增加到60mg,1天2次。初期每周增加2mg,到3个月后可每周增加10mg。服药初期都有不良反应,失眠最常见,有恶心,可以自行消失。
5.多硫戊聚糖钠(pentosan polysulfate sodium,PPS,商品名elmiron):是一种结构类似于GAG的药物,口服以后部分经尿中排出,有助于膀胱上皮结构与功能的恢复。推荐剂量100mg,3次/d;最大可至600~900mg/d。大多数服药3个月内症状明显改善,并可持续3年,研究表明服用时间越长则疗效越好,症状愈严重者比症状轻微者效果较好,治疗3年有74%~88%的症状和整体反应改善率。不良反应少,主要是肠胃道反应,约有5%的患者发生脱发、腹痛、腹泻和恶心,禁用于有出血倾向和有抗凝治疗的患者,
6.甲磺司特(suplatast tosilate):抑制辅助(性)T细胞介导的过敏反应。每天300mg,12个月后明显增加膀胱容量,减少尿频和疼痛等症状。
7.其他药物:还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抗癫痫药物、抗胆碱药物,麻醉药、解痉镇静药等。一般联合使用,以增加疗效。
8.膀胱内药物灌注:膀胱内灌注的优点有:直接作用于膀胱的药物浓度较高;不易经由膀胱吸收,全身不良反应少;且不经由肝、肠胃、肾的吸收或排泄,因而药物交互作用少。缺点是有导尿的并发症,如疼痛、感染等。常用药物有:
(1)二甲基亚砜与肝素:二甲基亚砜(DMSO)具有抗炎、止痛、抑菌作用,可迅速穿透细胞膜。肝素(heparin)可增强GAG层的保护作用,同时有抑制细胞增殖和抗炎、抗黏附作用。ATP是膀胱损伤性神经递质,由膀胱扩张后上皮细胞伸张时激活释放来传递膀胱感觉,在间质性膀胱炎时,ATP释放增加,这个过程可以被二甲基亚砜与肝素阻断。故可以解释二甲基亚砜与肝素对间质性膀胱炎超敏症状的治疗作用,而且肝素比二甲基亚砜具有更加明显的剂量依赖效应。
以50%二甲基亚砜50ml加生理盐水50ml,每2周灌注一次,每次15分钟,疗程在8周以上。一组研究资料显示,经过治疗2个月后间歇1个月,试验组93%表现客观好转,53%主观好转,相应地仅用盐水灌注的结果为35%与18%。停止治疗复发率为35%~40%,再继续治疗有效,应在尿路感染被控制及行膀胱活检间隔一段时间后进行,除了呼吸有大蒜味外没有其他不良反应。
这些药水混到一起行膀胱灌注,俗称鸡尾酒疗法。
肝素25000U加人生理盐水10ml膀胱灌注,每周3次每次保留1小时。许多患者治疗4~6个月后才出现疗效,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特别是没有出现凝血障碍。现在主张采用“鸡尾酒疗法”,溶液由50%DMSO 50ml、NaHCO3 10ml(浓度75mg/ml)、曲安西龙40mg、肝素1万~2万单位配制而成。膀胱灌注30~50rnl溶液,保留30~60分钟后排空。
(2)羟氯生钠(clorpactin):该药物以前是用来治疗膀胱结核,机制是通过其氧化作用使膀胱表面部分破坏。羟氯生钠灌注后所引起的膀胱表面愈合过程可以减轻患者的症状。0.4%溶液是常用浓度,宜用时配制,因为疼痛刺激常需在麻醉下进行治疗。方法是0.4%羟氯生钠量约为膀胱容量的50%,灌人后停留5~7分钟后抽出,如此反复3~4次,最后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膀胱,灌注后数小时或数天患者尿痛与尿频症状会加重。不同作者建议治疗应间隔数周或数月。有效率约50%~70%,症状消失持续6~12个月。
(3)卡介苗(BCG):BCG造成明显黏膜剥落,作用机制仍尚未完全清楚,可能是经由强化免疫系统达成。BCG目前尚未经FDA核准用于治疗IC,但已进入临床实验。已有双盲及对照实验指出6个月时有60%缓解率(对照组只有27%),而且有反应的患者到2年时仍有89%维持缓解。
(4)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透明质酸可用于暂时性修补缺陷的上皮黏膜(GAG),化学结构类似肝素。膀胱灌注的报告可解除IC的症状。目前正在美、加进行双盲对照实验,不良反应低。
(5)硝酸银:以其杀菌、收敛、腐蚀作用治疗IC,禁用于有输尿管反流者与近期内膀胱活检者。浓度1/2000、1/1000、1/100、2/100不等,1%以上需用麻醉,每次量约50~80ml,停留2~10分钟,间隔6~8周。这种治疗随访一年仍有效的占50%。
(6)辣椒辣素与肉毒杆菌毒素:近年来有人认为使用辣椒辣素,或是RTX来抑制膀胱内C神经传人纤维,有助于减少膀胱内的发炎反应,进而使得膀胱肌肉的发炎及膀胱挛缩的症状得到改善。但由于辣椒辣素以及RTX对于膀胱仍然具有相当程度的刺激作用,灌注时会有不舒适感,部分患者可能无法接受。因此在灌注时,可先在膀胱内灌注麻醉药来抑制膀胱的疼痛反应,再加上辣椒辣素或是RTX进一步进行C神经纤维的去过敏作用。使用的浓度以较低浓度(8~10mmol/L)为好,但需要多次治疗。
肉毒杆菌毒素过去用在膀胱过度活动症,注射在膀胱的肌肉里面,可以抑制肌肉的不稳定收缩,使得膀胱容量增大。但有部分的患者逼尿肌的收缩力也会因此降低,因此也会产生排尿较为困难的短期后遗症。最近有报告使用肉毒杆菌毒素注射在膀胱黏膜下,发现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的抑制膀胱的感觉,使得膀胱容量增大。但对于逼尿肌的收缩力仍然有抑制的效果,使得患者在治疗之后仍然具有排尿困难的并发症。间质性膀胱炎常发生于中年妇女,其特点主要是膀胱壁的纤维化。并伴有膀胱容量的减少,以尿频、尿急、膀胱区胀痛为其主要症状。
中医治疗:
中药治疗应选择以清热解毒,利湿通淋为主,辅以补肾固本,活血化瘀,扶正祛邪,提高机体免疫力为组方之法。笔者在临床中接触过许多此类患者,颇有心得。如果辨证得当,立竿见影。
以上文章的阐述只是大概,如果您想了解得更详细,建议您花费几分钟的时间,与宋宝林医生沟通,可拨打咨询热线:0573-82081291,或加QQ:27871976在线咨询,通过在线医生的解答可以更清晰的了解您的病情,帮您更早的解决疾病困扰...
权威技术
Copyright © 2014-2015 . 宋宝林医生 版权所有 浙ICP备14042164号-1 |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51号
科室地址:浙江省嘉兴市中山东路1501号嘉兴市中医院5号楼1楼
咨询热线:0573-82081291 咨询QQ:27871976 QQ群:47717205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