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小情侣私奔,没钱吃东西就去偷。面对孩子早恋现象家长该如何应对?对于公众而言,少男少女的“早恋”问题屡见不鲜。但当“私奔”、“失联”事件多发时,却不能不让人有所警醒与反思。
许多人为这些早恋、私奔的孩子惋惜。不过,平心而论,对于青春懵懂的她们来说渴望爱,为爱而义无反顾地选择私奔,也是可以理解的。
17日19时许,让大庆市胡路西晓楼区一超市,一对情侣偷东西被抓。民警赶到现场看到,二人偷了一些牛肉干、干果等零食。
经询问了解到,二人都是1998年出生,是未成年人,家住在安达,现在都不上学,而且还是男女朋友关系。
因家人都反对,他们和家人闹了别扭,于是坐火车“私奔”到让胡路区。出来几天带的钱都花光了,实在没办法才到超市想偷点东西吃。
最终,超市老板决定不追究二人的责任。民警联系了两个人的家长,当晚,二人被家人接走。
“早恋私奔”背后,我们该反思什么?
当孩子早恋之后,我们应该反思的是,孩子早恋的原因是什么,对于早恋她有怎样的看法?明白了再心平气和地与孩子进行耐心的交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或许会让孩子冷静地面对“早恋”问题。
当然,对于早恋、私奔现象,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没有人给孩子上过“爱情课”,她或他并不懂得真正的爱情是什么?也不清楚一份爱情背后的责任有多大?或许,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她或他也会慢慢理解爱情,在追求美好生活中感悟真爱,但如能提前给孩子来一堂“爱情课”,或许会让孩子少走弯路,也会避免早恋、私奔现象的发生。
如何帮助孩子早日摆脱早恋困扰
青少年学生要清楚地认识到早恋的危害用理智来战胜这不成熟的感情
早恋最直接的危害是严重干扰学习。由于整日夜满脑子想着自己喜欢的那个异性,因此,会使你没心思去学习,也觉得学习没多大意思,上课注意力就难以集中。由于没认真听讲,因此,学习成绩就会越来越差。有人说:事业的引力,爱情的驱力,歧视与压迫的反作用力,是人生的三大动力。因此,早恋处理得好,可以产生“合动力”有关资料表明,在中学早恋的,大都是学业荒废,爱情失败。相反,那些把爱深深地埋在心底一心向学的青少年学生,多数不仅事业有成,而且能够赢得爱神的青睬。因此,青少年学生要把眼光放得远一点,要用理智战胜感情。毅力的真谛是战胜自己,如你能战胜自己,便会摆脱早恋。
要注意心理卫生 不看不适宜的报刊杂志影视节目 把精力抽入到学习中去 多看一些伟人的传记培养自己的意志力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
有些青少年学生早恋或者单恋,喜欢夸大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地位,认为对方一言一行都与自己有关,甚至是受自己影响的。对方成绩下降,受老师批评,以为这是自己的缘故,因此,替对方难过,对方近日精神不好或病了,认为这是对方思念自己的缘故,因此,自己很感动。青少年学生这种心理,其实是“自作多情” 青少年学生在这种情景下,除了使学习下降处,还能得到什么呢?
要正确处理早恋和男女正常交往的关系
每一个步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学生,随着生理的逐步成熟,会开始关注异性同学,并希望了解他们,与他们交往,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青少年学生对异性的依恋并不是有些家长和老师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件丢人不见得人的事,这与道德品质关系不大,绝大多数青少年学生都“早恋”或“单恋”过一个自己喜欢的异性。关健是青少年学生如何正确处理这种关系。不要过分地敏感,不要以为异性对你好一点就是爱上了,也不要动不动就向人家示爱。
多参加集体活动 分散独自喜欢一个异性的注意力不要与异性单独交往
通过参加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可以民陶冶自己的情操,树立远大的理想,并能获得同学们的帮助和友谊。同时,这样做能分散你早恋的注意力,减轻你的烦恼。也能使你头脑冷静下来思考,淡化你对你喜欢的异性的强烈情感。现在没有早恋,也许不久就会早恋,因此,应尽量避免同异性同学单独交往,因为受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学生“爱”的火焰,随时会被异性点燃,到那时,你就是想让它熄灭,也难以做到。
设法摆脱早恋
当有人向你表示爱意或求爱时,当你对异发型明生爱意时,可采取如下方法:
①转移法:把精力转移到学习上去,用探求知识的乐趣来取代不成熟的感情:
②冷处理法:逐步疏远彼此的关系,以冷却灼热的恋情。
③搁置法:即中止恋情,使双方的心扉不向对方开启,而保持着纯洁的、珍贵的友谊。
以上文章的阐述只是大概,如果您想了解得更详细,建议您花费几分钟的时间,与宋宝林医生沟通,可拨打咨询热线:0573-82081291,或加QQ:27871976在线咨询,通过在线医生的解答可以更清晰的了解您的病情,帮您更早的解决疾病困扰...
权威技术
Copyright © 2014-2015 . 宋宝林医生 版权所有 浙ICP备14042164号-1 |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51号
科室地址:浙江省嘉兴市中山东路1501号嘉兴市中医院5号楼1楼
咨询热线:0573-82081291 咨询QQ:27871976 QQ群:47717205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转载